纲: 昆虫纲 目: 鳞翅目 科: 弄蝶科
稻苞虫ParnaraguttataBremeretGrey属鳞翅目,弄蝶科。除宁夏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等省区未见报导外,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。为害水稻、玉米、高粱、茭白、大麦、小麦、李氏禾、稗草等。幼虫吐丝缀连水稻数张叶片成苞,躲在内蚕食叶片,严重时,可将稻叶吃尽,还常使稻穗不能伸出。
稻苞虫(Rice shell pest),稻苞虫又名稻弄蝶、苞叶虫。幼虫吐丝缀叶成苞,苞略呈纺锤形,并蚕食叶片,轻则造成缺刻,重则吃光叶片。

发育类型: 完全变态

卵: 直径0.9 mm,半球形,散产在稻叶上,出产时淡绿色,孵化前变褐色至紫色。

幼虫: 末龄幼虫体长27~28 mm,幼虫两端较小,中间粗大,略呈纺锤形。老熟幼虫体长27~28 mm,体绿色,头黄褐色,中部有“W”形深褐色纹。腹部两侧有白色粉状分泌物,背线宽明显,呈深绿色。

蛹: 长22~25 mm,黄褐色,近圆筒形,头平、尾尖,体表常有白粉,外有白色薄茧。初蛹嫩黄色,后变为浅黄褐色,老熟蛹变为灰黑褐色。

成虫: 体长16~20 mm,体、翅均为黑褐色,并有金黄色光泽。翅上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白斑,前翅具有7~8个半透明白斑排成半环状,后翅中间具有4个白色透明斑,呈直线或近直线排列。头胸部比腹部宽,略带绿色。

主要为害水稻,也为害多种禾本科杂草。幼虫吐丝缀叶成苞,并蚕食,早期造成白穗减产,晚期大量吞噬绿叶造成绿叶面积减少,严重发生时,可将成片稻田的稻叶吃完,稻谷灌浆不充分,导致严重减产。

危害时间: 直纹稻苞虫在我国每年发生2~8代,以幼虫在杂草上越冬,4月份羽化成虫,第一、二代虫量少,对水稻为害不大,第三代幼虫在7、8月份为害中稻和单晚,8、9月份第4代幼虫为害双晚,常以4代幼虫越冬,秋季气温高的年份,可发生5代,以第5代幼虫越冬。阴雨天时有利于虫害的发生。

1. 农业防治,利用幼虫结苞不活泼的特点,进行人工采苞灭幼虫。 2. 生物防治,据稻苞虫的发生规律,推算出当年水稻虫害的卵期高峰期,做好监控工作,在发现害虫虫卵后的第15天释放赤眼蜂控制害虫虫卵,及早降低害虫虫口密度。释放密度为5000只/亩。每5~7天释放一次,连续释放3次可达到良好防治效果。赤眼蜂释放后如若仍有大量害虫出现可喷施印楝素、苦参碱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