纲: 昆虫纲 目: 鳞翅目 科: 夜蛾科
剃枝虫又名子方虫、行军虫、步行虫。黏虫成虫体色呈淡黄色或淡灰褐色,触角丝状,前翅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。
剃枝虫又名子方虫、行军虫、步行虫。该虫主要为害粮食作物和牧草,具有多食性、迁移性、暴发性等特性。虫害大发生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,而在暴发生年份,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,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,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。

发育类型: 完全变态

卵: 黏虫卵半球形,直径0.5mm,初产时乳白色,表面有网状脊纹,初产时白色,孵化前呈黄褐色至黑褐色。卵粒单层排列成行,但不整齐,常夹于叶鞘缝内,或枯叶卷内,在水稻和谷子叶片尖端上产卵时常卷成卵棒。

幼虫: 老熟幼虫体长38-40mm,头黄褐色至淡红褐色,正面有近八字形黑褐色纵纹。体色多变,背面底色有:黄褐色、淡绿色、黑褐至黑色。体背有5条纵线,背中线白色,边缘有细黑线,两侧各有2条极明显的浅色宽纵带,上方1条红褐色,下方1条黄白色、黄褐色或近红褐色。两纵带边缘饰灰白色细线。腹面污黄色,腹足外侧有黑褐色斑。腹足趾钩呈半环形排列。

蛹: 红褐色,体长17~23mm,腹部第5、6、7节背面近前缘处有横列的马蹄形刻点,中央刻点大而密,两侧渐稀,尾端有尾刺3对,中间1对粗大,两侧各有短而弯曲的细刺1对。雄蛹生殖孔在腹部第9节,雌蛹生殖孔位于第8节。

成虫: 黏虫成虫体色呈淡黄色或淡灰褐色,体长17~20mm,翅展35~45mm,触角丝状,前翅中央近前缘有2个淡黄色圆斑,外侧环形圆斑较大,后翅正面呈暗褐,反面呈淡褐,缘毛呈白色,由翅尖向斜后方由1条暗色条纹,中室下角处有1个小白点,白点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。雄蛾较小,体色较深,其尾端经挤压后,可伸出1对鳃盖形的抱握器,抱握器顶端具1长刺,这一特征是别于其他近似种的可靠特征。雌蛾腹部末端有1尖形的产卵器。

虫害发生时,其幼虫可把作物叶片食光,4-5龄幼虫把稻穗的小穗咬断,造成大幅度减产,而在暴发生年份,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,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,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。

危害时间: 每年可发生2-8代,4月下旬-11月都有发生,其中5、6月,8、9月为虫害盛期。

田间设置糖醋酒诱杀成虫,在成虫产卵期田间插小谷草把诱卵,然后集中烧毁;可用苏云金杆菌、苦参碱、印楝素、除虫菊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