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飞虱
纲: 昆虫纲 目: 同翅目 科: 飞虱科
昆虫纲,同翅目,飞虱科。成虫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雌虫则中部淡黄色。前翅近于透明,胸、腹部腹面雄虫为黑褐色,雌虫色黄褐色。
灰飞虱,属于同翅目,飞虱科,灰飞虱属,长翅型成虫体长3.5~4.0毫米,短翅型2.3~2.5毫米,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,中胸背板雄虫黑色,雌虫中部淡黄色,两侧暗褐色。卵长椭圆形稍弯曲。老龄若虫体长2.7~3.0毫米,深灰褐色。
发育类型: 不完全变态
卵: 呈长椭圆形,稍弯曲,长1.0毫米,前端较细于后端,初产乳白色,后期淡黄色。
若虫: 若虫:共5龄。 第1龄若虫体长1.0-1.1毫米,体乳白色至淡黄色,胸部各节背面沿正中有纵行白色部分。 2龄体长1.1-1.3毫米,黄白色,胸部各节背面为灰色,正中纵行的白色部分较第1龄明显。 3龄体长1.5毫米,灰褐色,胸部各节背面灰色增浓,正中线中央白色部分不明显,前、后翅芽开始呈现。 4龄体长1.9-2.1毫米,灰褐色,前翅翅芽达腹部第1节,后胸翅芽达腹部第3节,胸部正中的白色部分消失。 5龄体长2.7-3.0毫米,体色灰褐增浓,中胸翅芽达腹部第3节后缘并覆盖后翅,后胸翅芽达腹部第2节,腹部各节分界明显,腹节间有白色的细环圈。越冬若虫体色较深。
成虫: 长翅型体长(连翅)雄虫3.5毫米,雌虫4.0毫米;短翅型体雄虫2.3毫米,雌虫2.5毫米。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雌虫则中部淡黄色,两侧暗褐色。前翅近于透明,具翅斑。胸、腹部腹面雄虫为黑褐色,雌虫色黄褐色,足皆淡褐色。
③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:褐飞虱不仅是传播水稻病毒病——草状丛矮病和齿叶矮缩病的虫媒,也有利于水稻纹枯病、小球菌核病的侵染为害。取食时排泄的蜜露,因富含各种糖类、氨基酸类,覆盖在稻株上,极易招致煤烟病菌的滋生。"
危害时间: 一般一年可发生4代,5月底、6月初开始发生, 持续到10月份
选用抗虫品种,培育健壮苗,合理施用化肥,科学灌溉,防治禾苗贪青徒长;使用自然天敌进行捕杀;当平均每丛水稻稻飞虱数量达到5头时,开始使用生物制剂除虫菊素、苦参碱对稻飞虱进行防治,效果不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