蝽
纲: 昆虫纲 目: 半翅目 科: 蝽科
昆虫纲,半翅目,蝽科。蝽,半翅目昆虫,体小至中型体壁坚硬而体略扁平,刺吸式口器,着生于头的前端,不用时贴放在头胸的腹面。
蝽,半翅目昆虫,体小至中型体壁坚硬而体略扁平,刺吸式口器具分节的喙,着生于头的前端,不用时贴放在头胸的腹面。
发育类型: 不完全变态
卵: 卵近短筒形,红褐色,大小0.9mmx0.8mm,假卵块圆突,四周有小齿状的呼吸精孔突40-50枚,卵壳网状纹上具小刻点,被有白粉。
若虫: 1龄若虫头胸褐色,腹部黄褐色或紫红色,节缝红色,腹背具红褐斑,体长1.3mm。3龄若虫暗褐色至灰褐色,腹部散生红褐色小点,前翅牙稍露,体长3.3mm。5龄若虫头部、胸部浅黑色,腹部稍带绿色,后翅牙明显,体长7.5mm-8.5mm。
成虫: 成虫体长8.5—10mm,宽4.5—5mm,长椭圆形,黑褐色至黑色,头中叶与侧叶长相等,复眼突出。前胸背板前角刺向侧方平伸。小盾片舌形,长度几乎达到腹部末端,宽度约遮盖腹部的1/3。全体黑色,密布黑点。
以成、若虫刺吸稻茎、叶和穗部汁液。稻苗被害,形成黄斑或枯心,严重受害的稻苗整丛枯死;嫩穗或灌浆的稻粒受害,造成秕粒、白穗或使米质变劣。
危害时间: 广东2—3代。以成虫及少数高龄若虫在石块下、土缝内5-10cm处或杂草根际、稻桩间、树皮缝等处越冬。翌年初夏出蛰,群集在水稻上为害。成、若虫喜在晴朗的白天潜伏在稻丛基部近水面处,傍晚或阴天上到叶片或穗部吸食,把卵聚产在稻株距水面6—9cm处的叶鞘上。
清除田边杂草,减少虫源;稻田放鸭防治稻蝽,利用天敌进行捕杀;利用杀虫灯进行诱杀;可用苦参碱、鱼藤酮进行防治。